大隐,隐于江山

文丨飞刀李

     公元629年,一个平静的年头。

       唐太宗对房玄龄和杜如晦说:“你们身为仆射(读yè),应当广求贤才,按照才能授予官职,这是宰相的职责。”

       一句话,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。这里要说的一个人是浙江江山六万“五坦”周姓的先祖——周美。

       周姓,是江山的第一大姓,约占江山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多。但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周姓为什么会成为江山的第一大姓,这里面藏着一种江山很厉害的文化——归隐文化。

(一)

       公元624年,22岁的山西人周美通过科举考试,当上了济南府的新城县令(今山东省西北部)。官虽不大,但县域条件能干出一番事业。几年下来,周美的政绩已被百姓赞扬传颂。据史料记载,他在新城任职五年的考察报告是十二个字:宽仁莅民,兴利振滞,民歌其政。

       得益于唐太宗的英明,当朝右仆射摄吏部尚书令杜如晦,终于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,履行宰相职责,巡查天下,招贤纳才。周美就是在这一年,被杜如晦眷注,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从县委书记破格提拔为地市委书记,升为淮南道衢州刺史。这也是衢州百姓之福。

       这一年周美27岁,年富力强,满腔抱负,他这一干就是九年。这九年,史料记载的成就是:“守三衢,施仁政,德泽万民,功被社稷,口碑载道,以至上达圣聪。”

      太宗皇帝赐予“惠爱公忠”金匾,相当于现在的“全国优秀地委书记”以示褒奖。可就在大家都以为周美的仕途要再添上一把火的时候,他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:任满后即辞职归隐。时年周美36岁。

       大隐,隐于江山。周美的归隐,和一个更厉害的江山人有关系。

       此人姓祝,字东山,名其岱,号台峰,世居江山城区西山梅泉。西山,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座小山峰,历史上留过足迹的名人浩如繁星。梅泉,是久负盛名的兴学之地,也是许多文人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。

       祝东山博通经史,擅长诗文。他早年曾在西山梅泉过着半仕半读,诗书传家的生活,后来隐居在江郎山下设馆讲学。

       祝东山有多厉害?历史上的很多名人,比如唐代姚崇、陆贽,宋代文彦博、赵抃、苏辙、朱熹等等,他们在游江郎山时,都赋诗题词,表达景仰之情。

(二)

      话说回来,衢州刺史周美没有想到自己主政的三衢大地,居然隐藏着这样一位高人。他第一次读到祝东山的《万福全书》,禁不住感叹道:诗无邪思,文有卓识,气浩词严,一扫当世污秽之习。

       归于山林,而非躲于山林。祝东山恬然自安,不苟合取容,无荣无辱,自由自在。虽啸傲风月,但始终心系苍生,忧国忧民。这才是真正受人景仰的隐士。

      周美第一次去江郎山下拜访祝东山,一见如故,长谈促膝,高山流水遇知音,风静波平看月明。

       他们一个清风明月,一个傲雪凌霜,性格天差地别,可二人交谈之下,却成为了彼此的灵魂伴侣,懂得对方未曾说出口的下半句。

       周美从政担任地方主官十四年,家国情怀,才情横溢,一路光鲜的背后,藏着他内心不为人知的辛酸。他深知人力时而有穷尽,只好在其位谋其政。

       明白人要知进退。祝东山对周美说:所谓家国天下,不是靠几人的一腔热血就能改变的,而是每个人都做好身边的小事,其它交给时间和岁月。

       一夜长谈,不觉已是东方鱼白,江郎山上薄雾缭绕,烟云飘渺罩三峰,清凉的山风拂面而过,周美心中已有归隐之意。

       多年之后,已是晚年的两位高隐再次相聚,相互赠诗一首。周美诗曰:

先生先我识天机,先向江郎构柴扉。

愧我朝衣挂已晚,今从花下解鞍鞿。

       其实周美拜访祝东山,除了表达敬佩之情外,也是想举荐祝东山当官的。未料一夜长谈,解了他心中的多年之惑,毅然决定“挂朝衣、解鞍鞿”,辞官归隐。

       祝东山亦回诗一首:

我老无心出市朝,江郎山下自逍游。

感君千里来相访,相与仙关话寂寥。

       36岁的周美正有可为却急流勇退,很多人感到惋惜。不过,几年之后武氏临朝,举国沸乱,许多官员纷纷落难,世人又服他有先见之明。祝东山的儿子祝克明乃英国公徐敬业的长婿,后徐敬业起兵造反武则天,在那场政治风波中,祝东山能够幸免于难,似乎又是冥冥之中的因果。

(三)

       绚烂之极归于平淡,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,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,乃是一隅归隐,白衣不染烟尘。

       周美爱江郎山水,辞官后举家徙居凤林,在家读经讲学,过着闲云野鹤般生活。《同治江山县志》有关于周美的记载,在“流寓”一栏,意为在异乡日久而定居,其实就是归隐的一种选择。

       归隐文化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传奇性、超越性和浪漫气质的一种文化。在传统士大夫的心灵世界,归隐有着远比出仕为官更高的精神品性。所以,像周美这样的有志之士,愿意实践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存在方式。

       周美离开了政治体制,但并没有远离社会。他在江山留下的诗文朴实无华,洋溢着对人生的热爱。比如他游清湖,便写下了《秋杪游小江郎叠韵》:

日出秋江净,长天护一台。

峰心冲碧起,寺面对青开。

虚壁闲云拥,轻沙叠雪来。

更多岩菊翠,点点入花苔。

       秋高江静,江天皆碧,“对青”对仗“冲碧”,峰心的绝巘兀立与江台的空旷开阔,在对比中产生极强的空间感,充满了寥廓之感,令人隐约之中可以感受到诗者开阔的胸襟。

       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,但是鸟儿曾经飞过。周美像一只飞鸟,隐于凤林。至六十七岁终,与夫人李氏合葬于江郎留春坞。

       周美和夫人李氏有五个儿子,长子周材,次子周煌,三子周埣,四子周铭,五子周汾,五个儿子分别以“金木水火土”五行相生命名。

       五个儿子分别长大,各置田宅,使析而居。周美希望周姓后代始终记住君子坦荡荡之道,为五个儿子分家而居的地方分别取名,都有一个“坦”字。这便是江山人熟知的“五坦”。长子周材居新坦(今凤林),次子周煌居桐坦(今清湖柴家),三子周埣居丽坦(今淤头礼贤),四子周铭居学坦(今清湖乐意),五子周汾居平坦(今上余平坦)。

       五子均读书入仕从政,材官至兵部郎中,煌为国子伴读,埣为中书舍人,铭和汾均官至上舍。

       江山周姓,至此开枝散叶,生生不息。

识别二维码,即可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