廿八都铜锣糕 | 是江南古镇廿八都的汉族传统节日特色糕点,已有千年历史,在浙闽赣边界地区被奉为”糕中之神”。滑腻爽口,百香调和,营养全面,并蕴涵着一股大山中的神秘气息。
▷ 你也许听过铜锣烧,但你吃过铜锣糕么?
铜锣烧是大洋彼岸的哆啦A梦的最爱,铜锣糕则是我们江南神秘古镇廿八都的传统小食,因其形状如古时候敲打的大铜锣而得名。廿八都铜锣糕可谓此地独有,别无分号。更被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百姓们共同奉为“糕中之神”,其超然的地位可见一斑。
廿八都铜锣糕的历史和这个古镇一样悠久,已逾千年。
祖祖辈辈生活在古镇的人们,每到过年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会做铜锣糕。此时,不管是在外求学、经商还是游历的人,都会回到家中,和亲人团聚过春节。“团圆”是汉族人化不开的民族情结之一,铜锣糕的外形本身也被人们赋予了“团圆喜庆”之意。
随着这藏于大山深处的神秘古镇被现代人揭开了一角神秘的面纱,慕名而来的游客也随之多了起来。极具当地风味的铜锣糕也逐渐被来此地游玩的人们所知晓。
▷ 在一团热气氤氲的厨房里,我们见到了正在忙碌着的吴宗喜。
吴宗喜的祖上来自江西,后搬至位于浙江衢州江山市的廿八都镇,他的父母都在廿八都出生,到了他这一辈,已完全是土生土长的廿八都人,对铜锣糕这一食物是再熟悉不过了。
只见他手脚麻利地将糯米和大米以一定的比例混合,倒入机器磨成粉状。一边已经开始处理一大捧枝叶碧青的艾草,将其捣烂。然后将面粉和处理后的艾青揉成一团。
揉面粉时颇讲究力道,力道适中才能保障蒸出来的糕点具备软滑可口的嚼劲。不多时,一团雪白的面粉便在他的手中变成了好看的青色。
然后他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佐料加入其中,有红糖水、茶油、红枣、山药、枸杞、藕粉等等不一而足。原本青色的一团在再次的揉合中变得有点斑斓。
他的妻子桌边进行着另一道工序。
桌上已经摆满了数个圆形蒸笼,里面被铺满了一整层水润的粽叶。一团一团的面粉团被吴宗喜依次分开放入蒸笼中,然后妻子手脚麻利地用剪刀剪去超出蒸笼的那部分叶子。一笼一笼的蒸笼被整齐地码好放入蒸糕机中。
满室热气蒸腾云雾缭绕,一如我们来时所见的样子。
吴宗喜说,淡季的时候他们夫妻俩五六点起床开始着手制作铜锣糕,旺季时三四点起来,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。每天都是如此,没有停歇。在别人的休息日子里,他们则愈加繁忙。
按照吴宗喜谦虚的说法,铜锣糕的制作“没有什么技术,主要是能勤恳,不要偷懒”,但勤恳本身,又有多少人能多年如一日的做到呢?
▷ “这个东西都是要时间去陪它的,去做的,不是随随便便做起来,那做起来口感不好。”
“不管是哪一套程序,一定要做到位,吃的东西嘴巴是很灵的,马马虎虎做的东西肯定是不好吃的。”
秉着这份对手艺的尊重和信念,他制作的铜锣糕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品质和口感。吃货们的嘴都很精,他们尝遍各家的味道,最终还是会选择这里。
“人家都不是真正为了到这里旅游,就是想旅游的人听说这里有种特产很好吃的那个糕,那么有的人都会到,反正要去旅游,反正要去看古镇,到古镇去玩一下,那么又可以带铜锣糕,是这样。”
他深知食客们敏感的味蕾容不得半点马虎对待。因此,制作铜锣糕的每一份食材原料都是精挑细选,每一道工序都是认认真真执行。我不能倒了自己的台子,他说。
“要不就不去做,要做就要把它做好,反正按照我们自己的能力,尽量做好就是。”
吃客生就灵的嘴,手艺磨出细的心。
将每一道工序做到位,就是对祖辈最好的传承。
这或许也是”糕中之神”中所蕴藏的另一层含义吧。